最近達達身上突然長滿了疹子
是因為他說他會癢讓莫幫他擦藥時才發現的,就達達自己敘述是說因為泡了熱水澡後就跑出來會癢癢的。
莫一開始也認為是太熱引起的濕疹或過敏反應,也就沒有多心,想說過不久就會好了。
還特別叮嚀他不要洗太熱的熱水或泡太久~~
隔了2、3天後發現沒有變少,還越變越多,最後軀體前後跟靠近身體的四肢都出現了小紅斑
也沒有腫起來,達達也只有說會癢癢的~莫越看越不放心,決定還是帶去看皮膚科。
一去到診間給醫生一看~醫生一開口就直接說這是"玫瑰糠疹"喔
沒有特效藥,一個月後就會自己痊癒,莫還是第一次聽到這個病名,
不放心又確認了一次,詢問會不會對身體造成影響~~醫生都一一說明後開了3天的藥跟止癢藥膏。
還好不會特別造成危害,也不會傳染,心裡就安心不少,只是要治療一個月還真是久啊~~
回家莫又上網請教了google一下~~分享給大家認識。
---------------------轉載至 2005-11-26 聯合報E4健康版|作者:林政賢院長 ------------
玫瑰糠疹是一種不算太少見的皮膚病,不過比較不被一般民眾或非皮膚專科醫師所熟知。
玫瑰糠疹顧名思義就是顏色有如玫瑰色,而且有米糠般的皮
它好發於溫差變化較大的春、秋兩季
,好發年紀從小朋友、青年、中年都有,男、女性都可能發生。
一般來說一輩子只會發作一次,但約有3%的病患會復發。
目前認為此病應不致有傳染性,不過文獻上有家庭成員或社區性小流行的報告。
玫瑰糠疹的病因目前還不十分清楚,有些研究認為,可能與人類←疹病毒第六或第七型有關,
不過尚未完全確定。有些玫瑰糠疹的病例是因藥物而引發的。
在發病前,少數人會有類似感冒的疲倦症狀;發病初期,身上會出現一、兩顆所謂的「媽媽斑」,
直徑約2至10公分,呈橢圓形或圓形,內側會有一圈屑屑。隨著時間,
會出現愈來愈多紅色或粉紅色斑塊,但形態上較小,有時不會看到內側有屑屑。
這些斑塊,主要對稱地分布於頸部,軀幹前、後側,及四肢的近端,四肢的遠端相對較少,很少會發到臉上去。
最重要的觀察重點是,這些橢圓形病灶在頸部、胸部、腹部或大腿前側,分布看起來就像是「V」字型。
而在後背部的分布,看起來就像是「八」字型,呈現聖誕樹的樣子。
但有些非典型的病例,發作於四肢肢端,身體反而不發,稱為「相反型玫瑰糠疹」。
症狀上,75%的病人會有輕度至中度的癢感。但是在較高的溫度下,
如大量排汗或洗熱水澡,會使癢的感覺變得較明顯。
多數病人會自行痊癒,一般約在第一、二周時,皮疹的量達到最多,
之後會慢慢減少,六至八周完全消失。
依筆者的經驗,即使已完全告知病患或家屬病程,很多患者還是不放心,
覺得醫師的藥都沒效,怎麼疹子愈長愈多?
於是開始找其他醫師治療,終於在三、四周後,找到了一個「很厲害的醫師」,
一治療,疹子就慢慢消褪了,事實上,這些疹子只是剛好走完該走的病程而已。
不過,有很少的病人,病程會拖好幾個月,甚至好幾年才痊癒。 玫瑰糠疹常和其他的一些皮膚病搞混。
例如,小兒科醫師常說的「玫瑰疹」,一般指的是「嬰兒玫瑰疹」,
嬰兒會在發高燒三天後身上出現疹子。「玫瑰斑」指的是一種臉部易潮紅的皮膚病,
又名「酒糟」或「酒渣」,好發於青、中年。
與玫瑰糠疹長得很像的常見皮膚病,有「體癬」、「乾癬」及「第二期梅毒」。
「體癬」是黴菌感染皮膚所致,長得也是一圈一圈的圓形或橢圓形,也有屑屑,不過分布較亂
治療上,一般不太需要給予太多藥物,
因為玫瑰糠疹會自己好,也不會對身體造成任何傷害。
但若病患的癢感較強烈,可給予止癢的口服藥;若病灶的數量很多,可考慮加上外用藥膏塗抹。
少數較嚴重的病例,可考慮紫外線療法。日常護理方面,洗澡時用溫水即可,不要用熱水「燙」來止癢,
以免有反效果;避免劇烈運動使身體發熱而增加癢感。若病程比預期長,可回診讓醫師進一步評估。
留言列表